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资讯
双创人物||柔宇科技刘自鸿:创业的秘诀就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发布时间:2019-05-04 22:31 942人浏览


2018年8月,双创周人物风采录采访组通过国际连线采访到了在国外出差的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2015年,刘自鸿和其他代表一起,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共同启动了开幕式。此后2016年,柔宇科技再次亮相双创周。


说起刘自鸿,不得不提到他令人艳羡的人生“成绩单”:1983年出生,17岁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6岁获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在纽约IBM纽约全球研发中心工作三年后,2012年在硅谷、深圳、香港同步创立柔宇。柔宇创立五年估值达50亿美元,是目前全球成长最快独角兽科技公司之一。


然而,在这六年中刘自鸿的创业都经历了哪些波折和困难?他的企业何时度过了生存期?作为一枚技术大牛,到底该怎样学习其它管理技能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创始人?且听刘自鸿娓娓道来。



在“无人区”做出点事情


刘自鸿在2009年从斯坦福博士毕业后,曾考虑过在柔性显示领域立刻创业,但2009年美国正深陷国际金融危机中,寻找创业投资更是难上加难。正好当时他拿到了IBM著名的沃森研究中心的工作邀请,便去了IBM纽约全球研发中心工作。那段经历让他学习到了跨国大公司的许多优秀理念,格局和视野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他坦言这些对后来的创业都非常有帮助。同时,斯坦福导师的话也一直记在刘自鸿心里:新的产品要产生大的社会价值,应该让它尽量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化。



到了2012年,创业时机相对成熟,刘自鸿拉着两个“清华+斯坦福”的校友一起创业。柔宇成立的时候第一天上班只有5个人,当年很幸运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后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又陆续获得多家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


在柔宇创业时,柔性显示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和关注都很少,很多层面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比如材料、工艺、器件、电路设计等问题。当时有传统显示领域的专家认为要三五十年才能实现柔性显示的产业化,但依据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刘自鸿和他的团队相信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会是大势所趋,站在五年、十年之后去看这个决定也有很大可能是对的,所以整个团队有信心在这个“无人区”做出点事情来。


秘诀就是死磕到底


“柔宇发展的特别快,是此前有什么特别的积累吗?”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秘诀,那就是死磕到底。”刘自鸿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2014年,柔宇在全球第一个发布了国际业界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传感器,其卷曲半径只有1毫米,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不仅消除了传统显示行业对于柔性显示技术成熟和市场发展前景的顾虑,也引领了国际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的新产业潮流,推动了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


此时,柔宇科技几乎可以说是完成了0到1的创业阶段,但是柔宇团队认为还是有些过早,虽然技术在手里,但是他发现很难找到工厂来生产。这时摆在刘自鸿面前两个选择:一是把技术卖出去,拿着钱去做别的事;另一个选择是自己建工厂,实现柔性屏的量产。第二条路明显要比第一条艰难很多,但柔宇还是选择了第二条。


“没错,最开始我们是考虑做一个偏技术型的公司,可技术出来了,生产线、设备、产品一系列的问题,找不到很合适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干。”刘自鸿说,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经过慎重的考虑,为了能把技术做到更好,情愿做出更难的选择,迎接更大的挑战。


2015年,柔宇在深圳的首条超薄柔性模组及柔性触控量产线启动运作。同年,柔宇在深圳筹建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今年6月,这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产线已经正式点亮投产,在全球率先量产全柔性显示屏。


刘自鸿表示,柔宇一直专注于从0到1、从1到N的创新,期望早日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大规模产业化,为社会提供具有核心价值的产品。“海量的市场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柔性显示技术优势。”


不过,他也发现很多人都关心从0到1、从1到N的N有多大,但往往忘记从0到1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自主创新,一个企业看起来规模很大,但就像一个纸做的风筝,看起来飞得很高,但下点雨很容易就趴下,所以必须坚定硬科技的底层自主创新,实现长远价值。


“从0到1这一段通常会成为非常具有决定性的一段。当然也有很多不理解,有时候还没有到达足够大的N的时候,很多人就有质疑。”刘自鸿回忆,“只有0到1也不够,很多时候就会被误解为只是一个概念。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把0到1变成足够大的N。”


随着柔宇六年来不断推出各种B2B和B2C柔性产品和技术,国内外电子企业和传统显示厂商对柔性显示态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漠不关心、怀疑技术和市场成熟度,到高度重视、大力投入,如今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在国际上已是大势所趋,成为未来最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2018年,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在深圳成功投产。与照搬日韩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传统面板厂商动辄投入几百亿元的代工产线相比,柔宇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良率更高,投资成本更低,产品的柔性和显示性能更加优越,是真正从0到1、从1到N的自主科技创新的最好证明。


再牛的技术也要让投资人能听懂


刘自鸿认为清华大学的“行胜于言”的校风对他影响很大。创业6年,回想起来,清华不仅给了刘自鸿一个很好的平台,得以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向很多优秀的老师学习、与优秀的同学们交流,更让他在愿意通过实践实现自己的想法。


当刘自鸿下定决心开始死磕柔性显示屏时,他回到了深圳。刚开始,为省钱,刘自鸿只能在深圳留学生创业园租下一间60多平米的小办公室,而且第一年每月工资只有3666块,“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


那几年,刘自鸿每天5点多起床,6点多到公司,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6个小时,往返中美的里程程超过100万公里。他每次都选择经济舱搭乘飞机,认为旅途中独处的时间有助于思考。


不过,工资和差旅可以节省,但是项目融资动辄过亿,是怎么也省不下来的,因此必然需要寻找投资。关于徐小平错失柔宇的故事也不断被人提起。2012 年 10 月,在斯坦福附近的一家餐厅里,刘自鸿偶遇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并与他另约时间见面。那时候,徐小平会已经在中国的天使圈如日中天。


徐小平一看刘自鸿“清华+斯坦福”的简历,而且器宇轩昂,立马有了好感,尤其一听是刘自鸿想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器,立马热血沸腾起来,“投!”不过,等刘自鸿介绍完A轮融资需要3000万美金后,徐小平愣住了,“ A轮的项目居然这么贵!”“我还是天使投资人吗?”徐小平对A轮的投资资金开始怀疑人生。当然刘自鸿回忆,这里面或许也有自己的原因,由于担心投资人未必关心详细的技术细节,就有很多内容对徐小平省略了。


然而这些省略的内容,就成了徐小平出道7年多来最大的遗憾,“每次看到柔宇科技的好消息都心如刀绞,作为天使出资人的骄傲,被碾压得粉碎。”“3个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别说3000万美元,就是3 亿美金也应该投啊。”从此,徐小平定下一个原则,“斯坦福的博士学生创业,只要面相过关,宁可错投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刘自鸿在融资方面最初遇到的问题,对于很多创始人都具有启发性。作为一位技术大牛,怎么能让精通计算的投资人愿意伸手出资,确实是一门学问。当然,刘自鸿寻觅天使投资人也没有那么顺利。


柔宇创业时,柔性显示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和关注都很少,很多层面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比如材料、工艺、器件、电路设计等问题。当时,甚至有传统显示领域的专家认为要三五十年才能实现柔性显示的产业化。不过,一些有远见的投资机构依然选择了信任柔宇,与柔宇一起成长。


创业初期,柔宇团队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如何把技术做扎实,对于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并不在乎。刘自鸿说:“给我一个地铺我就能睡觉,给我一个桌子我就能写字,管它是什么材料、是新是旧,真正核心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技术。”


柔宇的第一个办公室只有36平方米,第二个办公室也不到100平方米,为了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团队跑到一些偏僻的小镇亲自去挑选每一块木板,很多地方用的都是淘来的二手办公家具,唯一的集体娱乐是打乒乓球。有时遇上研发瓶颈,大家经常整宿不睡,实验室地铺成群,但大家乐在其中。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2014年,柔宇在全球第一个发布了国际业界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传感器,其卷曲半径只有1毫米,被很多媒体评价为“科幻变科技”,业界更是沸腾了。这不仅消除了传统显示行业对于柔性显示技术成熟和市场发展前景的顾虑,也引领了国际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的新产业潮流,推动了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



论做好“团队家人”工作的重要性



六年来,柔宇已经从早期的三名海归博士发展为15个国家2000多人的国际化团队。如何吸引全球人才为共同的柔性电子事业凝聚在一起?这其中也有不少故事。


创业早期,刘自鸿的一位“清华+斯坦福”一位校友在纽约一家巨头公司做高薪工程师。刘自鸿用十分钟PPT跟他讲“柔性显示”构想,这位同学很感兴趣,但还得征求家人意见。过了一周,校友说是太太同意了,但是岳父岳母未允。次日,刘自鸿登门拜访,去给岳父岳母做了一场“路演”。


在校友家的客厅里,刘自鸿像跟答辩一样,演讲了一个小时。讲完之后已是纽约冬夜凌晨时分,校友的岳母给刘自鸿弄了一碗饺子吃,过了几天,这位辞掉工作加入了柔宇团队。


柔宇科技的成功,离不开创业团队的努力。


“人才是柔宇的最大资产”是柔宇团队的共识。创办六年多来,柔宇的智能手写本柔记、3D移动影院Royole Moon、可卷曲穿戴手机FlexPhone、柔性汽车中控、柔性键盘、柔性智能皮肤、柔性电子智能台灯、柔性电子智能开关等产品都是在柔宇员工的“头脑风暴”中诞生的。


认真,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创业早期,刘自鸿和同事们成天泡在实验室里,公司估值超200亿、团队人数超1000人之后,他也保证自己50%以上的时间用于科研和产品开发。他说:“我本质上还是个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工程师,谈起技术来就容易‘打鸡血’,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喜欢。”


随着创业的积累,刘自鸿深知科研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创业六年多来,他在管理等方面付出的时间越来越多,努力让新技术、新产品产生最大的市场价值。


刘自鸿认为,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业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


“有的人会认为搞技术的人做不好管理,如今管理着2000多人的公司,你觉得自己是全能型吗?”


“不断学习。随着企业发展,管理者必须要提升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水平,我也在不断努力学习,尽量做得更好。”刘自鸿说。只有坚持做对社会对产业有价值的事情,同时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是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创业者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扛住各种磨砺和挑战。永远不要害怕问题,因为解决问题是创造价值的根本方式。


谈到创业体会时,刘自鸿概括了三点:首先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于平时积累,在于对生活观察和感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闪现的想法,因为很可能这个想法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了。” 第二,要学会合作,充分利用资源。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懂得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智慧,才会使研究持续深入。 第三,要学会倾听,让更多的人提出意见,汇聚集体的智慧。





Baidu
sogou